欢迎光临吉林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

用减负增效落实“双减” 上海推动“双减”政策高质量落地

打造多元辐射的科学教育“中央厨房”,通过资源的盘活提升课后服务水平……记者日前从上海教委获悉,作为全国“双减”改革试点地区,三年来,上海坚持立德树人,充分发挥学校的教学主阵地作用,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升课后服务质量,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做强学校主阵地

“双减”政策实施三年来,上海坚持做强学校主阵地,通过作业的改革有效撬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上海精心研制小学语文等8个学科段的高质量校本作业体系设计与实施指南(试行),编制义务教育阶段小学语文、数学、英语,初中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相关年级的基础性作业,供师生免费使用,收到良好反响。

与此同时,上海开展教学评一体化背景下中小学高质量作业体系建设,通过专项课题、进校调研、专家指导等方式,以72所不同办学水平的学校为基地,建构体现“教学评一体化”、素养立意特征的作业体系,深化跨学科作业、差异性作业等重点难点的研究实践,加强基于学生立场的作业设计与实施策略的实证研究,探索数字化时代作业设计与实施改革的路径与策略。2024年起,基地校将超过200所,扩大作业改革的实践场和成果的辐射效应。

上海市宜川中学九年级的孟梓菡同学说:“一天一页,轻松搞定。既有新课预习法宝,又有课后巩固复习,呈现当天课堂知识点的精华。作业量减少了,积极性反而提高了,以往我最缺的自学能力得到了提升。”

民心工程全覆盖

“双减”为学生们减出了时间,充实了成长。上海加强制度保障,全力提升课后服务育人价值,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上海在全面实施“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民心工程的基础上,从2021年秋季学期起,全面实施“5+2”(每周5个工作日,每天至少2小时)“作业辅导+素质活动”相结合的课后服务,服务对象从小学生延伸到放学后所有愿意留在学校参加课后服务的义务教育学生,基本实现学生“愿留尽留”全覆盖,工作日全覆盖。

上海静安区中山北路小学通过场景转换、空间延伸,让碎片空间也能“集群成域”,释放普通教室效能,通过与外部火车头体育场共建等行动开展“场地改造升级战”,螺蛳壳里做道场,满足学生对体育类课后服务的需求。

在校内挖潜做好课后服务的同时,上海多个区通过校内外协同,助力课后服务优质科创资源共融共享。

上海市第五中学相关负责人表示,学校以项目化学习为驱动,从校园学习空间设计改造,到科学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为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不断提供支持。随着“双减”的深入推进,科学教育系列活动成为该校的课后服务特色项目。2024年,上海市第五中学还与上海理工大学合作,开设了“工程创造营”,为学生提供深入探索科学领域的契机与平台。

开拓社会大课堂

今年是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十周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STEM教育研究所落户上海后,各项工作稳步推进。上海以此为契机,不断创新科学教育模式,在“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为培育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不断培育创新人才。

浦东新区在全国率先创立“中小学科创教育评估指数”,用于综合评价区内学校的科学教育工作,引领中小学科学教育。上海市徐汇区科教资源汇聚,多年来持续构建“STEM+”课程体系并实现全学段全覆盖,创建了“科学家进校园”等一批品牌教育项目。

上海市虹口区“科学—工程教育中心”近日揭牌。记者了解到,未来中心将通过对接高校院所和高新技术企业资源,构建“工程+项目”课程体系,创设创意思维、结构分析、能源动力、通讯控制等实践项目,实现“关注学生创新意识、高阶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发展”这一总体培养目标。

上海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上海将在减负提质的同时,进一步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强化校内校外协同发力,在“一减一加”中,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让教育回归良好生态。(经济日报记者 李治国)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吉林资讯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收藏
0个赞
转发到:
阿里云服务器
Copyright 2003-2025 by 吉林资讯网 jl.hxxinw.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关注我们: